浙江给排水资料库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293|回复: 2

[经验总结]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20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5 19: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链接


4  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2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管材与管件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硬聚氯乙烯(PVC-U)、氯化聚氯乙烯(PVC-C)和苯乙烯+聚氯乙烯共混(SAN+PVC)等排水管道,应采用胶粘剂承插粘接,立管也可采用橡胶密封圈连接;
    2 高密度聚乙烯(HDPE)排水管道各种连接方法均应采用热熔方式
    3 聚丙烯(PP)和聚丙烯静音排水管道应采用橡胶密封圈连接;
    4 室外沿墙敷设雨落水排水管空调凝结水排水管应采用插入式连接,承口不应涂胶粘剂或加橡胶密封圈;
    5 伸缩节伸缩部位应采用橡胶密封圈连接。

4.1.3   敷设在高层建筑室内的塑料排水管道,当管径大于等于110mm时,应在下列位置设置阻火圈
(1)明敷立管穿越楼层的贯穿部位;
(2)横管穿越防火区的隔墙和防火墙的两侧;
(3)横管穿越管道井井壁或管窿围护墙体的贯穿部位外侧。
(4)阻火圈应符合《硬聚氯乙烯建筑排水管道阻火圈》GA304的规定

4.1.12 在民用建筑中,当排水管道水流噪声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隔声措施。
【条文说明】国外对住宅噪声控制在35dB以下。超过时应采用管壁缠绕隔声材料通常可缠绕厚度为35mm玻璃纤维后再包5mm~8mm的消声卷材,这一措施能有效吸收高频和低频的噪声,是简单易行的方法。根据我国实际应用情况考证,立管布置在管窿内,管窿的墙体采用100mm~120mm砖块砌成时,降噪作用显著,现在城市住宅建筑标准已明确规定,对明露的排水立管要求砌筑管窿暗设。

4.3 生活排水管道系统


4.4 屋面雨水及空调凝结水管道系统


4.5 管道温度变形与伸缩节
4.5.2 胶粘剂粘结连接的排水管道及通气管道系统应设置伸缩节,且伸缩节的最大允许伸缩量应符合表4.5.2的规定。

4.5.3 下列管道系统可不设伸缩节
    1 橡胶圈密封连接的管道系统;
    2 全部为固定支架的管道系统;
    3 埋地或墙体直埋管道系统。

4.5.4 胶粘剂粘结连接的管道系统中,横管伸缩节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排水横支管、横干管管段无汇合管道接入,且与立管相连管段的直线长度大于2.2m时,应在靠近汇合管件的横管一侧设置伸缩节;
    2 当排水立管设置在管道井或管窿内时,应在靠近管道井井壁或管窿墙体的外侧设置伸缩节;
    3 不设伸缩节管段的直线长度不宜超过6.0m。

4.5.5 排水立管伸缩节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层内有横管接入,当汇合管件设在楼板下部时,应在汇合管件的下方设置伸缩节;当汇合管件设在楼板上部且靠近地面时,应在汇合管件上方设置伸缩节;
    2 在楼层内无横管接入,宜在距离地面1.0m~1.2m处设置伸缩节;
    3 高层建筑中,当排水立管穿越楼板部位为不封堵楼层时,伸缩节之间的最大间距应为4m,且伸缩节应设置固定支承。

4.5.6 当排水立管穿越楼板部位为固定支承,且层间立管长度大于4.0m时,伸缩节的数量应根据管道的计算变形量或伸缩节的允许伸缩量计算确定。

4.5.7 排水立管的伸缩节不得用于横管系统。横管的伸缩节承压性能应大于0.08MPa。

4.6 管道水力计算和立管通水能力
4.6.11-6 小便槽或连接3个及以上小便器的污水支管的管径,不得小于110mm
(GB50015-2003(2009)-4.4.15 -4 小便槽或连接3个及3个以上的小便器,其污水支管管径不宜小于
75mm

5 施工
5.1 一般规定
5.1.1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施工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 设计及其他技术文件已齐全,并通过会审;
    2 设计已经过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已确定;
    3 施工需要的各种管材和辅助材料按设计要求已齐备,且通过检查;
    4 施工人员和机具已准备就绪,能确保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要求。

5.1.2 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5.1.3 安装人员应了解管材性能、掌握操作要点和安全生产规定,应经考核、持证上岗。

5.1.4 安装前,应对管材、管件的表面质量做再次检查,当发现管端有裂口,管材有凹陷、刻痕等缺损现象时,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5.1.5 当管材、管件堆放或储存场地与安装现场温差较大时,应待管材、管件接近于施工环境温度时方可安装。

5.1.6 立管穿越楼板时应预留孔洞,其尺寸应大于管道外径60mm~100mm,层间预留孔洞应顺通。横管穿越混凝土墙体时应预埋套管,套管内径应大于管道外径30mm~50mm,套管长度应与墙面的厚度相等,套管宜采用硬聚氯乙烯材料制作;当采用金属套管时,套管管口内侧不得有棱角、毛刺。

5.1.7 横管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管道安装时应将管道产品的标记置于外侧醒目位置。

5.1.8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系统应按设计规定设置检查口或清扫口,检查口位置和朝向应便于管道检修和维护。立管的检查口中心应离地面1m,设置在管窿内的立管检查口宜设检修门;当横管检查口设置在吊顶内时,宜在吊顶位置设置检修门。

5.1.9 设置于室内的雨、污水立管离墙净距宜为20mm~50mm。室外沿墙敷设的雨、污水管和空调凝结水管道离墙净距不宜大于20mm。

5.1.10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穿越楼板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穿越楼板处,应结合楼面防渗漏水施工形成固定支承;
    2 填补环形缝隙时,应在底部支模板,模板的表面应紧贴楼板底部;
    3 环形缝隙应采用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分两次填实,第一次为楼板厚度的2/3,待混凝土强度达到50%后,再填实其余的1/3厚度;
    4 地面面层施工时,管道周围宜砌筑厚度为15mm~20mm、宽度为30mm~35mm的环形阻水圈。

5.1.11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穿越屋面部位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穿越位置应预埋硬聚氯乙烯材料套管,套管上口应高出屋面最终完成面200mm~250mm;
    2 套管周围在屋面混凝土找平层施工时,用水泥砂浆筑成锥形阻水圈,高度不应小于套管上沿;
    3 管道与套管间的环形缝隙应采用防水胶泥或无机填料嵌实;
    4 屋面防水层施工时,防水层应高出锥形阻水圈且应与管材周边相粘贴。

5.1.12 当建筑排水塑料管道穿越地下室外墙时,管道与套管间的环形缝隙应采用防水胶泥加无机填料嵌实,宽度不宜小于墙体厚度的1/3,墙体两侧及其余部位应采用M20水泥砂浆嵌实填平。

5.1.13 当立管转为横管和排出管时,宜安装带底座90°的大弯管件或两个45°弯管;当采用无底座管件时,应设置支墩或支座。

5.1.14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系统应按设计规定设置伸缩节,横管应采用承压式伸缩节;室内雨水立管宜采用弹性密封圈连接;当以楼板为固定支承时,可不设伸缩节。

5.1.15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的伸缩节承口应迎水流方向,管道插入伸缩节后应预留管道的伸缩余量,其夏季为5mm~10mm,冬季为15mm~20mm

5.1.16 当横管采用弹性密封圈连接时,在连接部位应设置固定支承。转弯管段在转弯后应设置防推脱设施

5.1.17 高层建筑中的塑料排水管道系统,当管径大于等于110mm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在贯穿部位设置阻火圈。阻火圈的安装应符合产品要求,安装时应紧贴楼板底面或墙体,并应采用膨胀螺栓固定。

5.1.18 屋面雨水斗组合件的底部零件应根据雨水斗组合件的构造埋设在结构层内,且在屋面防水层施工的同时,应做好雨水斗周边的防渗漏水。

5.1.19 管道施工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现场放置聚烯烃类管材、管件、胶粘剂、清洁剂的地方严禁使用明火,施工过程中严禁使用明火煨弯或加工塑料管道;
    2 胶粘剂、清洁剂应随用随领,胶粘剂、清洁剂的瓶、罐盖应随用随开,用后及时拧紧;不同品种的胶粘剂不得混合使用;涂抹胶粘剂时应佩戴手套,操作人员应处于上风向;胶粘剂一旦接触到皮肤时应迅速用肥皂、清水清洗,当误入眼睛时,不得用手揉搓眼睛,应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立即送医院治疗;
    3 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系统应按规定采用灌水试验,不得采用气压试验代替;
    4 施工人员不得在管材上行走和进行任何作业,不得将管道作为拉、攀、吊、挂等受力设施使用。

5.2 管道连接
5.2.1 各类管道系统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5.2.2 建筑排水塑料管与钢管、排水栓之间的连接应采用专用配件。当硬聚氯乙烯排水管与承插式铸铁管连接时,应先将塑料管插入端的表面用砂纸打毛,涂胶粘剂并洒上粗干黄砂,再插入铸铁管的承口内,用麻丝均匀填实后,以水泥砂浆捻口。

5.2.3 安装在管窿和装饰墙内采用橡胶密封圈连接的排水管道或伸缩节,均应采用抗老化性能优良的橡胶件;对热排水管道应采用三元乙丙(EPDM)或丁腈橡胶(NBR)橡胶件。

5.2.4 当硬聚氯乙烯管采用承插粘结连接时,宜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
    1 实测管材长度,采用细齿锯断料,并以专用工具对插口进行坡口;坡口角度宜为15°~30°,端口的剩余厚度不应小于管材壁厚的1/2;
    2 插口和承口的表面应采用清洁干布揩净;当发现有油腻等污物时,应采用无水酒精或丙酮擦拭干净;
    3 测量管件承插口深度,并在管材插口上标出插入深度的标记;
    4 在承口和插口上应采用鬃刷蘸胶粘剂涂抹,涂抹胶粘剂时,应先涂承口后涂插口,并由里向外均匀涂抹;胶量应适当,不得漏涂,不得将管材或管件浸入胶粘剂内;
    5 管材应一次性地插入管件承口,直到标记的位置,并旋转90°;整个粘结过程宜在20s~30s内完成;
    6 粘结工序结束后,应及时将残留在承口外部的胶粘剂揩擦干净;
    7 粘结部位1h内不宜受外力作用;高层建筑中采用粘结连接的室内雨水管道,在粘结后的24h内不得进行灌水试验;
    8 当遇气温较高的夏天或管径较大,胶粘剂易干固时,不宜采用中型或重型的胶粘剂;
    9 当冬季环境温度低于-10℃时,不宜进行粘结连接。

5.2.5 管道系统采用橡胶密封圈连接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
    1 插口应采用专用工具进行坡口,坡口角度宜为15°~30°,且端口的剩余厚度不应小于管材壁厚的1/2;
    2 测量管件承口的有效长度,并应在管材的插口段作出标记;
    3 管材插口及管件承口连接面应擦拭干净,然后将胶圈放置到位,并应在橡胶圈内表面涂抹润滑剂;
    4 管材应沿轴线方向插入承口内,并采用人工的方法或管道紧伸器插入到位;对弹性密封圈连接的管道,插入的有效长度应余留2~4倍的管道伸缩量,其中夏期施工宜取2倍的管道伸缩量、冬期施工取4倍的管道伸缩量;伸缩量应按本规程第4.5.1条的规定进行计算;
    5 管材插入管件后,应检查橡胶圈位置是否正确;当发现胶圈偏移时,应拔出重新安装。

5.2.6 聚烯烃管材的热熔承插连接、热熔对接和电熔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热熔连接所使用的连接设备,应由管道生产单位配套或采用指定的专用设备;
    2 在热熔连接过程中,管材管件的加热时间、温度、轴向推力、冷却方法和冷却时间等,应符合加热设备的性能要求;
    3 热熔承插连接或热熔对接连接安装过程中,可根据管道系统安装位置及尺寸,在工作间内预制成管道组合件,然后到现场进行安装连接;管道组合件与系统的连接宜采用电熔套筒管件;
    4 在施工安装困难的场合,宜采用电熔管件连接。

5.2.7 管材热熔承插连接宜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
    1 管口应采用专用工具进行坡口,坡口角度宜为15°~30°;
    2 擦除管材、管件和加热工具表面的污物,并保持表面清洁;
    3 测量管件承口深度,并在管材插口上作出标记;
    4 将管材、管件插入加热工具,进行加热;
    5 加热结束,应迅速脱离加热器,并用均匀的外力将管材插入管件的承口中,直到管材表面的标记位置,然后自然冷却;
    6 管径大于63mm管道宜采用台式工具加热和连接。

5.2.8 管材热熔对接连接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
    1 热熔对接连接应在专用的连接设备上进行;管材、管件上架固定后应在同一轴线上,对接连接点两端面的错边量不得大于管壁厚度的10%;
    2 管材、管件热熔对接的端面应进行铣切;铣切后的端面应相互吻合并与管道轴线垂直;
    3 应对连接设备上的加热板进行清理,然后将管材、管件的连接面移到加热板表面、通电加热;
    4 按规定时间加热结束后,应移去加热板,将对接端面进行轴向挤压对接,使对接部位的两支管端表面呈“∞”形的凸缘后焊接工序结束;
    5 将焊接件移出台架,静置冷却、免受外力。

5.2.9 管材电熔连接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
    1 管材的连接部位表层应采用专用工具刮除,且刮除深度不得超过1mm;
    2 端口应进行坡口,坡口角度宜为15°~30°;
    3 管材、管件连接部位的表面应擦净;应测量管件承口的深度,并在管材端部作出标记;
    4 将管材插入电熔管件或电熔套筒内,直到标记位置;然后,应采用配套的专用电源通电进行熔接,直至管件上的信号眼内嵌件突出;电熔连接结束,应切断电熔电源;
    5 切断电熔电源后应进行自然冷却,1h后方可受力;
    6 施工过程中,已使用过的电熔管件不得再重复利用。

5.3 楼层及外墙管道安装
5.3.5  当生活排水管道系统敷设在外墙时,应采用硬聚氯乙烯承插式粘结连接管材。在横管与立管相连接的汇合管件处,应按设计文件规定在立管位置设固定支架和伸缩节。管道的安装宜在外墙饰面完工后、施工脚手架未拆除之前进行,并应符合本规程第 5.3.2条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5.3.4、5.3.5  室外设的管道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安装程序,与建筑物高度、外墙装饰材料品种及施工方法等因素有关,也可遵照各地的施工习惯。
    室外沿墙敷设的雨落水管,工程经常采用圆形管道,并采用管作为连接件(一般采用一端为承口、另一端为插口的专用管件,管件两侧带墙体固定件),若采用管箍作为插接件,管道安装时,管箍的下口应采用胶粘剂粘结,上口插入式连接。立管安装时不得插到承口底部,应留有8mm~10mm的伸缩余量

发表于 2015-1-16 10: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4.6.6 当建筑物底层排水管未设通气管且单独排出时,其横管的最大设计排水能力可按表4.6.6确定。
dn50-1.0 L/s,dn75-1.7 L/s,dn110-2.5 L/s,dn125-3.5 L/s,dn160-4.8 L/s


用GB50015-2003(09版)公式4.4.5和公式4.4.6分析:
公式4.4.5:
发表于 2015-8-3 11: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98 第4.1.14条(废止)
高层建筑UPVC管明敷管道依据CJJ/T29-2010第4.1.14条作防火措施:
(1)立管管径大于或等于110mm时,在楼板贯穿部位应设置阻火圈或长度不小于500mm的防火套管。
(2)管径大于或等于110mm的横支管与暗设立管相连时,墙体贯穿部位应设置阻火圈或长度不小于300mm的防火套管,且防火套管的明露部分长度不宜小于200mm。
(3)横干管穿越防火分区隔墙时,管道穿越墙体的两侧应设置阻火圈或长度不小于500mm的防火套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浙江给排水资料库 ( 浙ICP备17050246号-1 )

GMT+8, 2025-10-31 21:21 , Processed in 0.067992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