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给排水资料库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14|回复: 0

[事件] 进入21世纪的浙江给排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3 23: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要: 针对浙江省给排水事业发展现状,从提高供水水质、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区域给排水系统、节约用水等6个方面论述了21世纪浙江省给排水事业发展方向。

关键词: 给水排水 发展 21世纪 浙江省         转自《给水排水》2000年第8期

处于世纪交替之际,浙江的给排水出现了哪些新情况,将面对哪些新问题?这是我们给排水工作者很关心的事情。下面就此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1 对城市给水的要求是提高供水水质

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随着浙江省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也迅速地膨胀起来,原本就落后的基础设施变得更加不能满足需求,最为紧张的是城市供水,省内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感到缺水,于是新建、扩建水厂,增加供水量成为当时的重中之重。

经过10年的努力,加上深化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城市供水不足的现象有了缓解,甚至不少城市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与此同时城市环境问题变得突出了,最令人担心的是省内大部分生活饮用水水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的城市已经找不到合格的水源,如嘉兴市。人们担心的不再是喝不到水而是喝不到"合格"的水。事实上常规的水处理工艺亦很难将受有机污染的原水处理好,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好的水源,改进水处理工艺成了当务之急。这一时期,长距离引水成为普遍现象,而对微污染原水进行预处理亦成为热门话题。


进入90年代中期,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要求城市供水水质逐步和国际接轨,消除城市供水二次污染(包括取消屋顶水箱和改造更新城市旧有管道)的呼声也愈来愈高,同时出现了各种商品水在市场畅销的情况,反映了城市居民对饮用水水质高标准要求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将延续到21世纪,因此21世纪将是水质的年代。对那些缺少优质原水的净水厂来说,对原水进行预处理或在处理过程中增加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将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2 城市排水将进入高速发展的年代

长期以来,由于普遍存在的环境意识淡薄和对环境卫生的忽视,使得城市排水设施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给水。一直到80年代末,省内大部分城市仍然只有一些不完整的排水收集系统,而城市污水处理厂更是少得可怜,当时只有杭州、慈溪、奉化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其中:杭州是一座规模为40万m3/d的一级污水处理厂;慈溪是一座6000m3/d规模的氧化沟污水处理厂;奉化市污水处理厂建成较早,实际上是一座联片处理工业废水的处理厂,规模很小。这种状况造成了城市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水体,导致水体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的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其后果不仅仅是破坏了城市的生态和景观,更严重的直接威胁到生活饮用水水源的质量,从而危及到城镇居民的身体健康。

进入90年代,水体和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而城市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逐渐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很多城市提出要搞蓝天、碧水、安静工程,要建设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总之,城市应具有"良好的人居环境"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是城市建设工作中思想观念的一次大飞跃。浙江省是一个风景旅游大省,具有丰富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资源,同时又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因此,一旦观念发生了转变,在这方面的落后状态必然会迅速得到改变。

90年代中期,增加固定资产投入,成为国家拉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占了很大比重,而城市排水设施更是优先要考虑的问题。它包括:城市污水的收集和处理系统和城市雨水排除以及防洪排涝系统等。这对于浙江的诸多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良好契机。据粗略统计,近几年来仅城市污水的收集和处理系统立项进行"可研"和设计的就有 30~40项之多。诸如: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丽水、东阳……都上了项目,而且投资巨大。与此同时,一些城市内河的截污、清淤、驳岸、绿化工程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不难看出,在今后的若干年里,城市排水工程建设将出现高潮,令人鼓舞。

3 城市化进程将加快区域性给水排水的步伐

浙江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求加快城市化进程,要顺时应势,把城市化作为我省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载体,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50%"。这是因为城市具有集聚、辐射、扩散等推动经济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浙江省过去几十年中城市化进程不快,实际上已经影响到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素质的提高。为了有序地推动和加快城市化的进程,浙江省决定首要的问题是进行全省和各市(县)的城镇体系规划,来统筹安排用地和基础设施布局,实现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共享,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而区域性的给排水系统正是体现这一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90年代浙江省内已经出现了若干典型的区域性给水系统。例如:已经建成交付使用的温黄平原的长潭水库引水工程,向黄岩、路桥、椒江三市(现已合并成一大市)供原水;正在建设中的绍兴汤浦水库向绍兴市、绍兴县供应处理后水,向上虞市供应原水;在设计中的温州珊溪引水工程向温州、瑞安、平阳三市供应原水等,这些工程往往是由于各市(县)本身找不到合格的水源才不得不走资源共享、合作开发的路,这些工程的规模和投资都比较大,因此处理水的成本也相应较高。在排水方面,近年来也进行了一些区域性排水的规划设计。例如:杭州市部分城区污水和杭州市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临平镇的污水合并处理;绍兴市和绍兴县的污水合并处理等。值得一提的是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工业废水合并处理的范例,如:绍兴县和萧山市(东片)都分别有几十家纺织印染厂的生产废水集中到一个污水厂进行处理,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目前,浙江省正在进行全省各市(县)城镇体系规划工作。在体系规划的工程规划部分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在各市(县)域范围内从全局观点出发统一考虑基础设施的布局,提出优化方案,达到提高投资效益、方便管理、经济运营和避免重复建设的目的。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是浙江省湖州市对市区23个建制镇进行了统一规划,而原来有20多个镇级自来水厂,规模最小的仅0.2万m3/d,运行成本高,水源难以保护。统一规划后只建七个区域水厂,而将其余水厂改成配水厂;排水方面如各镇单独进行污水处理,需建污水厂27座,规模最小的仅0.3万m3/d,统一规划后只建7座,仅此一项就可节省投资2亿元,而且方便了管理,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污水处理水平,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我院进行的浙江省30余项城镇体系规划中,考虑区域给水排水系统已经成为一项原则得到体现。因此,即将来到的21世纪,区域性的给排水系统工程可望得到较大发展。

4 节约用水将得到充分重视

浙江省人均水资源量为2 119m3,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95%,而且时空分布很不均匀( 丽水地区人均7758m3,而宁绍平原人均仅500~800m3)。浙江省平原地区的人口与经济占全省总量的80%以上,但水资源量只占全省水资源量的20%左右,且降水及河川径流年内分布不匀,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径流量是多年平均流量的1.5~2.0倍,同时由于浙江省人口稠密,可以建造水库的位置有限,河川大量径流往往以洪水形式入海,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可利用水资源仅为总水资源量的1/3。

此外,由于水源受污染造成水质型缺水的情况也日趋严重。1996年浙江省建设厅对70个自来水厂情况进行了统计,有2/3水厂的水源不同程度地遭到"三废"污染,广大平原水网水质恶化,加剧了城市用水的紧张程度。据水利部门预测,到2010年在一般枯水年情况下,将缺水71亿m3。

国家对水资源问题十分重视,对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城市曾多次批示。针对浙江省情况,除了水利部门采取各种工程措施,农业部门大力推广节水农业,环保部门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外,城市供水方面要从开源节流着手。开源是指城市污水的回用和符合条件的小区和公共建设推行中水道(中水道对海岛城市更具积极意义)。节流是指采用各种节水用具和水的循环、循序应用等。这些将在新世纪的规划设计中得到体现。

5 改变原来的管理体制,制定相关政策

(1)传统上,水利部门对河湖水系实行的是"水量"管理,即管"水量"不管"水质",后者是由环保部门进行监管。目前的问题是河流流经的各市(县)自己管自己,缺乏整体观念,处在上游的市(县)将城市污、废水排到本市(县)的下游,使下游的市(县)承受了上游的污染。这种管理模式年复一年,暴露出很大的弊病,造成河流水系的污染状况一年比一年严重而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可以想象在新世纪里一种以流域性的既管"水量"也管"水质"的管理模式将呼之欲出,取代旧的管理体制。

(2)随着排水工程建设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城市给排水行业管理也必然发生变化。原来城市给水和排水分别由公用部门和市政部门管辖,割裂了给排中的紧密联系,90年代末浙江省已明确城市给水行业和排水行业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这更有利于城市给排水事业的协调发展,目前已有若干市(县)进行统一管理的试点。

(3)"水价"是发展给排水事业的重要因素,过低的水价对节约用水和减少城市排水量不利。自来水价目前已逐步贴近实际,而排水收费则刚起步实施,有待于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合理的收费体系。

(4)给排水工程的投资主体将实现多元结构形式,而国家将给予投资者以优惠政策,鼓励向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投资。

6 环保和给排水设备产业将重新塑造

70年代初,全国乡镇企业兴起,浙江省农村兴办乡镇企业更是如火如荼。这一场变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使农村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浙江省堪称这一变革的先锋,不少乡镇企业选择环保和给排水设备的生产,其原因是因为这是一门新兴的产业,在国内尚属空白,市场前景无限,有利于积累和创造财富。但显而易见的是由于农村办企业的种种局限,诸如:人员素质差、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下以及小农经济观念等导致了产品结构的单一、科技含量低和产品质量不稳定。但必竟由于市场的需求远大于产量,因此仍然呈现出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造就了一批农村企业家,并初步形成了一些环保和给排水设备的生产基地,例如:玉环县就有很多作坊式的填料生产厂生产各类斜管蜂窝填料和悬挂式软性、半软性填料,为此玉环县被称为填料之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企业的致命弱点暴露了出来。由于产品的简单单一,缺乏科技含量和形不成专利核心,导致了盲目生产、反复克隆和不正当竞争的局面,从而纠纷、诉讼不断;由于人员素质差,管理原始,导致产品质量差,有的企业为了减免税收,出现了所谓吃" 新产品"的现象等等,这些无疑使国家蒙受了严重的损失,而且培育了不良的风气;由于小农经济观念的作祟,乡镇企业的瓦解-重组-瓦解现象更是普遍存在,很难形成一批真正具有规模和竞争力的产业群体。这种情况一直维持了十余年之久,直到乡镇企业产品质量低下导致信任危机和遭到冷遇之后,加上高质量的外省甚至国外产品的引入,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适者生存规律发挥了作用,不少乡镇企业衰落了,生存下来的是那些有开拓进取精神的生产企业,他们克服了先天不足和固有的缺陷,努力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靠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浙江给排水资料库 ( 浙ICP备17050246号-1 )

GMT+8, 2024-11-23 23:21 , Processed in 0.075365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