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给排水资料库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51|回复: 0

[相关规范] 浙江各地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控制技术措施-给排水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3 18: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 慈溪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试行)
5.2.8现浇板中预埋管线应避免集中布置,预埋管径应≤1/4 板厚,管线必须设置在板厚中心位置;管线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确需交叉时,应采用线盒的方法处理;必要时预埋管线应采取增设钢筋网等加强措施;严禁电线管与水管交叉布置。
6.2.1上下水管应预埋刚性防水套管,套管的坐标位置应准确。
6.2.2预留洞口处理:套管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进行24h蓄水试验。
6.2.4厨卫间楼地面找平层应向地漏放坡0.5~1.0 %,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
9.1.7对女儿墙、高低跨、上人孔、变形缝和出屋面管道、井(烟)道等节点应设计防渗构造要求。
9.2.3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汽层施工时,伸出屋面管道、井(烟)道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均应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mm(管道泛水不小于300mm;最后一道泛水材料应采用卷材,并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再用密封材料封口。
11.1.2住宅工程管线施工图设计应满足设计深度要求。套管预埋位置、出楼地面或墙面尺寸应明确。
11.2.2预埋套管坐标位置应准确,不应后凿洞。
11.2.5完工后严格执行各项实测和试验要求,确保官线施工符合规范要求。


2010 杭州市住宅工程常见质量缺陷防治措施100条
7.对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当必须在砌筑完成的墙体上开洞、开槽时,应采用专用机具钻洞、切槽,避免捶击、打凿;洞槽修补时应采用适当的材料,保证密实粘结牢固,抹灰层应设路加强网等防裂措施。
14.当楼板内需要埋设管线时,管线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管线的最大外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
51.屋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平屋面采用结构找坡不应小于3%建筑找坡不应小于2%天沟、沿沟纵向找坡不应小于1%。
56.屋面落水口,出屋面管道、井(烟)道等部位,与刚性保护层交接处应留20mmx 20mm凹槽,嵌填密封材料,并做附加防水卷材增强处理,其高度不应小于250mm ,上口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并用密封材料封严。
57.出屋面管道根部直径50mm范围内,找平层应抹成高度不小于30mm的圆锥台。
66.管道穿楼板处,应设路金属或塑料套管。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有防水要求的楼板中的预埋套管中间宜增设止水环。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且端面光滑。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70.穿过有防水要求楼板的管道、地漏留洞封堵密实以及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必须分别进行蓄水检验,蓄水高度30mm-50mm,蓄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
71.根据给水系统的工作压力、水温、敷设场所等情况合理选材,并且管件应严格与管材配套。
72.给水系统应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7.2.1条进行水压试验。
73.管道施工时管材不应损伤、不应破坏其表面降低其耐压等级。
74.给水连接配件应考虑外力作用,应采取补偿措施避免接口拉开而渗水。
75.排水管材进场时,应核查其质保资料并对管材壁厚、色差、管外标识、管材与配件的配合公差进行现场复核。
76.各排水横管段应坡向正确,及时对地漏及地坪甩口进行密封。77.塑料排水管检查口盖板拧紧前,密封圈应平整、干净;盖板应顺螺纹拧紧,确保盖内密封圈压实。
78.塑料管伸缩节安装前应划出连接管材安装到位后的插入深度标识,并按标示拧紧管配件。
79.排水管道安装完后应及时做灌水试验。灌水试验可分系统、分段进行。除埋地排水管道以外,吊顶内(如精装修住宅)及暗设(如下沉式卫生间垫层内的排水支管)的排水管道,应分楼层做灌水试验。
80.埋地敷设的管道支墩应设在密实的实土垫层上。
81.地漏应选用水封高度达到50mm的产品或在其防水管上加设存水弯。
82.当地坪抬高时,随地坪的地漏盖不应与水封脱离而使地漏水封失效。


2011 湖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规定
6.2.1 穿越有防水要求现浇板的管道应当预埋防水套管,套管的坐标位置应当准确。
6.2.2 楼板预留洞口的封堵和套管洞口填塞应当分二次嵌填,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24小时蓄水试验。检查无渗漏后,再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当进行24小时蓄水试验。
6.2.3 楼地面防水层应当在穿楼板管道安装完成后施工,施工前应当先将楼板四周及穿楼板管道根部清理干净,楼板与墙面交接处粉刷成小圆弧,在管道穿楼板处和楼板与墙面交接处等易渗水部位应当先做一至二道防水层后再大面积施工,且在墙面收头的净高不得小于300mm。
6.2.4 厨卫间楼地面找平层应当向地漏放坡0.5~1.0﹪,地漏口要比邻地面低5mm。
6.2.5 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施工完毕后,应当进行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30mm,蓄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
9.1.6 女儿墙、高低跨、上人孔、变形缝和出屋面管道、井(烟)道等部位节点应当采取防渗构造措施,并绘制节点详图。
9.1.7 屋面沿沟应当按规范要求设置溢流设施。穿屋面反梁沿沟的排水孔直径不得小于100mm,并应当注明孔底标高。露台屋面也应设置雨水斗排放,不得采用地漏方式排水。
9.2.2 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伸出屋面管道、井(烟)道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均应当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净高度不小于250mm(管道泛水不小于300mm)。最后一道泛水材料采用卷材的,应当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并用密封材料封口。
9.2.3 防水工程完工后,沿沟等部位应当进行24小时蓄水试验,屋面其它部位应当进行不少于2小时的淋水试验或连续2小时以上大雨后检查。
10.1.1  室内地面标高低于室外标高的,应当设置集水坑和提升装置。
10.1.2  住宅工程管线施工图设计应当满足设计深度要求。要求预埋的各类管线位置应当明确。
10.2.3 预埋套管坐标位置应当准确,不应后凿(钻)洞。
10.2.6  完工后严格执行各项实侧和试验要求,确保管线施工符合规范要求。

2011 宁波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6.1屋面防水层渗漏
6.1.3细部构造:
3 水落口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落口预埋套管埋设标高应考虑找坡层、保温层及保护层等厚度。
(2)水落口周围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并应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涂料涂封,其厚度为2~5mm,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的凹槽,填嵌密封材料。
5 伸出屋面管道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根部周围150mm范围内用砂浆做出高30mm的圆锥台。
(2)管道与基层交接处预留20mm×20mm的凹槽,槽内用密封材料嵌填。
(3)防水层贴在管道上的高度不应小于300mm,且应增设一道附加层,高度和宽度不小于300mm,内外层接缝应错开。
(4)附加层及卷材防水层收头处用金属箍箍紧在管道上,并用密封材料封严。
6 屋面设施基座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屋面设施基座与结构层相连时,防水层应包裹设施基座的上部,并在地脚螺栓周围做密封处理。
(2) 在防水层上放置设施时,设施下部的防水层应增设一道卷材附加层并在周边及顶部浇筑厚度不小于50mm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6.1.4施工
6  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伸出屋面各管道井、烟道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均应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最后一道泛水应用卷材,并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再用密封材料封口。
7.3卫生间、厨房楼地面渗漏
7. 3.1设计
    1  卫生间、厨房的楼地面应设置防水层,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3  主管道穿越楼板处,应设置金属套管,套管高度应高于装饰面层至少20mm。
7.3.2 施工
    1  给排水管道穿越楼面处,应预埋止水套管。
    2  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水泥浆,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第二次浇筑楼板厚度的1/3,间隔24h。
    3  楼地面排水坡度宜为2%,地漏要比周边楼地面低5mm。
5  防水层及面层施工完毕后,应分别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30mm。
10.1地漏泛臭
10.1.1  不得采用钟罩式地漏。
10.1.2  洗脸盆、浴缸、淋浴房等的排水应至少有一个接入地漏存水弯,或采用多通道地漏。
10.1.3  地漏保证水封高度达到50mm以上。
10.2管道噪声
10.2.1  主卧室的卫生间宜为同层式排水。精装修住宅主卧室卫生间排水立管宜做封闭管井。
10.2.2  多层住宅排水立管宜采用旋流加强(CHT)型、双壁中空螺旋或柔性铸铁等排水管。
10.2.3  管道支架与管道之间设置橡胶垫。
10.2.4  当卫生间紧贴卧室时其管道应布置在不靠卧室的墙边。
10.4设备噪声及辐射
10. 4.1设置在屋面的消防系统稳压设备应选用小功率、低转速水泵,设备的进出水管上设软接头隔振。当采用气压罐稳压时,气压罐与水泵的基础连体采用隔振垫隔振;当采用水泵稳压时,水泵应布置在公共部位屋面上方,且水泵基础与屋面结构采用隔振垫隔振,布置在套内正上方时,水泵基础应架空并采用隔振垫隔振。
10.4.2  水泵房不得布置在与套内紧邻的正上、下方及其毗邻的房间内。
10.4.3  生活给水设备宜选用多泵变频、无负压等供水设备。设备基础与地面用隔振垫隔振,进出水管上设软接头隔振。
11.4给水系统节能设施不完善
11. 4.1  应利用城市供水管网的余压,宜选用无负压给水设备叠加供水。
11.4.2  高层住宅生活给水系统宜采用给水设备分区。
11.4.3  设计应标明生活给水管道住宅入户(水表)处的压力,普通住宅入户管的压力宜为0. lMPa;复式住宅入户管的压力宜为0. 15MPa,不宜大于0.2MPa。
11.4.4  生活给水分区供水的十二层以下(含十二层)住宅,低区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不应采用一体式太阳能热水器。
12.1给水管、器材渗漏及爆裂
12.1.1  设计
    1  应标明各分区给水系统的工作压力,各分区最低处住宅入户管水压不大于0.45MPa,并应有防超压措施。  
    2  生活给水系统不应采用减压阀分区。
    3  一个生活给水系统供多栋住宅楼用水时,其配水管水头损失不宜大于0. 1MPa。
    4  生活给水设备出口处宜设泄压装置。
12.1.2  施工
    1  给水管管材与配件应采用同一厂家的产品。
    2  选用的PP-R管配件应具有热温测试报告。

12.2  消防设施设置不合理
12. 2.1  室内消火栓箱宜暗装,并不应设在与住户共有的墙上。
12.2.2  高层住宅高位水箱高度不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的水压时,不宜采用稳压泵稳压。
12.2.3  消防系统分区及防超压措施应考虑气压设备的影响。
12.2.4  消防应按系统设置试水装置。

12.3雨、污水系统设置隐患
12. 3.1  设计
    1  屋面雨水宜采用直落式排水并设置雨水斗,当采用侧排时,雨水管数量应经过计算确定。
    2  屋面雨水管应采用给水管材。多层住宅雨水管宜选用UPVC、ABS塑料给水管。高层住宅雨水管宜选用钢塑复合管或金属给水管。
   3  排水管不应挡住排气道、门窗。塑料排水立管与灶具边的净距不应小于0. 4m。
12.3.2施工
   1  不得采用铸铁通气帽代替雨水斗。
   2  屋面雨水排水管不应安装雨水盛水斗。
   3  雨水管应采用加长管卡固定。
   4  雨水斗应固定在屋面承重结构上且应预埋止水套管。
   5  塑料排水管伸缩的位置应靠近水流汇合管件处,当立管穿越楼层处为固定支撑且排水横支管在楼板下接入时,伸缩节应设置于水流汇合管件之下;当立管穿越楼层处为固定支撑且排水横支管在楼板上接入时,应设置于水流汇合管件之上。横管上设置伸缩节应设于水流汇合管件的上游,伸缩节插口应顺水流方向。
    6  高层住宅中大于等于DN100的塑料管道(CPVC给水管除外)在穿越楼层或防火区域处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阻火圈。
    7  排水通气管不得与风管或烟道连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通气管高出非上人屋面顶面不应小于300mm。
    (2)  通气管出口周边4m内有门窗时,高出门窗上口600mm或引向无门窗侧。
    (3)  通气管高出上人屋面顶面不应小于2m。
    (4)  通气管不应设在建筑物挑出部分檐口、阳台、雨篷等下面。

12.4水泵、水池(箱)
12. 4.1  设计
    1  生活水池(箱)进水管口的最低处应高出溢流边缘一倍进水管径,且不小于25mm,不大于150mm。
    2  消防水池(箱)进水管口的最低处应高于溢流边缘150mm以上。
    3  生活水池应密封,宜设微电解水箱消毒机。
    4  消防水池宜设微电解水箱消毒机。
    5  给水系统采用无负压设备供水时,应配置清水池。无负压设备应设置从管网或水池抽水的切换装置。
    6  布置在地下室的水池进水管上应增设电动阀,电动阀由水池水位控制,当浮球故障时关闭进水。
12.4.2施工
    1  水池内预埋管及预埋件的位置应根据选定厂家的水泵规格、型号确定。
    2  隔震垫应设在泵混凝土基础下面。泵的进出口处装软接头,软接头外侧的进出水管应安装固定支架。
    3  水泵吸水管如变径,应采用偏心大小头,管顶平接。
4  消防泵吸水管不得高于泵进水口,应与泵进水口管内顶平接并坡向水池,吸水管竖直向下,管口水平。


2011 台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7.1.3 管道穿过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应设置金属或塑料防水套管。严禁使用铸铁套管。套管应高于装饰面层50mm。
7.2.1 预埋套管的位置应准确。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且端面光滑。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7.2.2 下沉式卫生间给排水管道穿过管道井混凝土翻边应设高防水套管。
7.2.3 套管预留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
7.2.6 厨卫间楼地面找平层应向地漏放坡1.0-1.5%,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m。
7.2.7 地漏应选用水封高度大于50mm的产品或在其排水管上加设存水弯。当地坪抬高时,随地坪的地漏盖不应与水封脱离而使地漏失效。
7.2.8 穿过楼板的立管、套管和地漏与楼板节点之间进行密封处理,以及防水隔离层施工前后均应进行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不小于相邻房间的地面装修面层标高30mm,蓄水时间为24h。
9.1.3 屋面找坡宜采用结构找坡。平屋面采用结构找坡不得小于3%,建筑找坡不得小于2%,天沟、沿沟纵向找坡不得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
9.1.4 屋面女儿墙、高低跨、变形缝和出屋面管道、井(烟)道及天沟、檐沟、泛水等立面处卷材收头节点应出设计构造详图。
9.1.8 有反梁的屋面结构,穿过梁的预留管管径不得小于75mm,并应在设计图上注明反梁过水孔孔底标高,不允许在梁内形成积水槽。
9.1.9 屋面太阳能设备等设施基座与结构层相连时,防水层应包裹设施基座的上部,并在地脚螺栓的周围做密封处理;在防水层上放置设施时,设施下部的防水层应做卷材增强层,并应浇筑细石混凝土基座,厚度不应小于50mm;需要经常维护的设施周围和屋面出入口至设施之间的人行道应铺设块材或混凝土刚性保护层。
9.2.1 出屋面洞口、管道、井(烟)道等在防水层施工前必须按设计要求预留、预埋准确,不得在防水层上打孔、开洞。
9.2.3 伸出屋面管道、井(烟)道等周围的找平屋应做成圆锥台,管道与找平层间应留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并增设附加防水卷材增强层。
2017 义乌市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缺陷防治措施100条
55.屋面落水口,出屋面管道、井(烟)道等部位,与刚性保护层交接处应留20mmx20mm 凹槽,嵌填密封材料,并做附加防水卷材增强处理,其高度不应小于250mm,上口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并用密封材料封严。(有附图)
56.出屋面管道根部直径50mm范围内,找平层应抹成高度不小于30mm的圆锥台。
61.......大型公共厕所间、浴室、下沉式卫生间应增设结构层地漏。
64.管道穿楼板处,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有防水要求的楼板中的预埋套管中间宜增设止水环。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且端面光滑。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69.穿过有防水要求楼板的管道、地漏留洞封堵密实以及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必须分别进行蓄水检验﹐蓄水高度30-50mm,蓄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
70.给水系统应明确系统工作压力,根据系统的工作压力、水温、敷设场所等情况合理选材,并选择与管材配套的管件等。给水系统应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进行水压试验。
71.屋顶生活(冷、热)水箱应设置于通风良好的房间内,消防水箱宜设置于通风良好的房间内;给排水系统应采用节水器具;场地排水管网建设应当采用雨污分流技术;推广应用雨水回用等先进、适用技术。
72.管道施工时管材不应损伤、不应破坏其表面降低其耐压等级。
73.给水连接配件应考虑外力作用,应采取补偿措施避免接口拉开而渗水。
74.热水供应管道及设备的绝热层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的经济厚度的方法计算。热水循环系统的供水管和回水管、热媒管道、外部有加热装置的管道以及室外露明冷水管(包括消防管)应加以保温,保温绝热层的厚度可按《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附录J的规定选用。室外露明管道保温层外应设0.5mm厚的不锈钢薄板或铝合金薄板保护层。
75.排水管材进场时,应核查其质保资料并对管材壁厚、色差、管外标识、管材与配件的配合公差进行现场复核。
76.各排水横管段应坡向正确,及时对地漏及地坪甩口进行密封。
77.塑料排水管检查口盖板拧紧前,密封圈应平整、干净;盖板应顺螺纹拧紧,确保盖内密封圈压实。
78.生活水箱的溢水管出水口应安装防虫隔离网。
79.高层建筑排水横干管(排出管)后的管段应采用柔性机制排水铸铁管,高层建筑雨水立管应采用承压管材。
80.排水管道安装完后应及时做灌水试验。灌水试验可分系统、分段进行。除埋地排水管道以外,吊顶内(如精装修住宅)及暗设(如下沉式卫生间垫层内的排水支管)的排水管道,应分楼层做灌水试验。
81.埋地敷设的管道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深度、选用管底垫层和回填土等,确保地下管道的敷设质量。
82.直通式地漏的连接管上应设存水弯,存水弯水封深度不小于50mm;当采用带水封地漏时,其水封深度不小于50mm,不得采用钟罩(扣碗)式地漏。管道井、空调机房等非经常排水区域设置的地漏,应采取有效防治水封破坏的措施。
83.每套住宅应至少在一个阳台合理位置设置洗涤废水排放接口和排污管道,其排出管第一个连接井应采用水封井;其他阳台排水立管底部应间接排水,阳台排水立管和屋面雨水立管应分别设置。


2018 金华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控制技术导则
6.1.3 管道穿楼板处,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安装在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楼板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面50mm;安装在其它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高出装饰面2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有防水要求的楼板中的预埋套管中间应设置止水环。
6.1.5地漏、清扫口的位置应避免设置在经常踩踏的部位。厨房、卫生间地漏位置宜远离门口;卫生间宜干湿分区,分别设置独立地漏。
6.2.1各类管道预留洞口及预留套管应根据图纸要求的规格、位置准确可靠预埋,不得采用事后凿洞方法埋设施工。
6.2.2设地漏的楼地面找平层应向地漏放坡0.5~1.0%,地漏口应比相邻楼地面低5mm;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地面面层采用面砖时应采用湿法铺贴。
6.2.4 有防水要求楼板的预留洞口、套管洞口填塞应分两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再用上述相同材料填塞。
8.1.1屋面应优先采用外挑式檐沟,并应明确檐沟伸缩缝间距及其构造做法;檐沟应设置溢流口,溢流口应设置在檐沟高度上部三分之一范围内,且应避免设在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上部。
8.1.2檐沟、天沟的过水断面,应根据屋面汇水面积的雨水流量经计算确定。钢筋混凝土檐沟、天沟净宽不应小于300mm,分水线处最小深度不应小于100mm;沟内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檐沟、天沟排水不得流经变形缝和防火墙。金属檐沟、天沟的纵向坡度宜为0.5%。
8.1.3屋面太阳能、光伏系统、空调设备、钢板拼装水箱、通风设备、消防管道等设备基座、支架连接处应进行防水细部节点设计。
8.1.7屋面落水口、出屋面管道、井(烟)道等与刚性保护层交接处应留20mm×20mm凹槽,嵌填密封材料,并做附加防水卷材增强处理,其高度不应小于250mm,上口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并用密封材料封严。
8.2.4伸出屋面的管道必须预埋钢性防水套管,套管高出主要屋面完成面不小于50mm,管道与套管间的缝隙采用防水密封材料嵌填密实。


2020 衢州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7.1.4 有填充层的厨房、下沉卫生间,应在结构板面上和地面饰面层下各设置一道防水层。下沉式卫生间应在沉箱侧面设置泄水口
7.1.5 穿越楼板的管道应设置防水套管,高度应高出装饰层完成面20mm 以上;套管与管道间应采用防水密封材料嵌填压实。
7.2.5 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在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不应小于20mm,蓄水时间不应少于24h,并应作好蓄水试验记录。
7.2.6 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工程,铺设前必须对立管、套管和地漏与楼板节点之间进行防水密封处理,并应进行隐蔽验收;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8.1.4屋面落水口、出屋面管道井、排气道等与刚性保护层交接处应
留凹槽,嵌填密封材料,并做附加防水卷材增强处理,上口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并用密封材料封严。
8.1.6屋面檐沟应当按规范要求设置溢流设施。穿屋面反梁的排水孔直径不宜小于75mm,并应当注明孔底标高。
11.1.1屋面明敷管道保温应明确外保护措施。
11.1.2管道在穿过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时,管道系统应采取保护措施。给水管道、消防管道穿伸缩缝处,应设置可补偿管道伸缩和剪切变形的管件。塑料排水管不得穿越伸缩缝。
11.1.3 建筑机电工程必须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抗震设计。设计单位应在施工图中明确抗震支吊架做法、节点详图等相关要求。若由抗震支吊架生产厂家深化设计的内容,应经原设计单位审核确认后,方可实施。
11.2.1 给水系统完成后,应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进行水压试验并作好相应记录。
11.2.2塑料雨水管道系统伸缩节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室外埋地雨水立管1m处的检查口下,应设一个伸缩节。
11.2.3凸出外墙面的各类管线及设备的安装,必须牢固固定在基层墙体上,预留洞口应设置内高外低坡度,埋设的套管应与装饰面齐平。外墙孔洞、预埋件或预埋套管周围应进行防水处理。

浙江各地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控制技术措施-给排水汇总.docx

25.69 KB, 下载次数: 19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浙江给排水资料库 ( 浙ICP备17050246号-1 )

GMT+8, 2025-4-6 04:32 , Processed in 0.079121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